农药残留:给果蔬生产拉上安全“警戒线”

气相色谱仪(Ⅰ)

气相色谱仪(Ⅱ)

入伏后,住在西城区裕中东里的张大妈一直发愁,天气闷热,家人都想吃点儿清淡的水果、蔬菜什么的,但是又怕有农药残留。农药残留具体是怎么回事,作为普通老百姓的张大妈当然不太懂,可说起农药残留,总觉得是不安全的。到底农药残留是不是真那么可怕,它是怎么产生的,能不能避免?国家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又是怎么管理的?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一聊。

农药使用不当造成农残超标

生产中,农药使用不当是造成农残超标的直接原因。

重治轻防,不见病虫不施药。一般来说,病虫害的发生初期,病菌和害虫发生的范围小,对农药抵抗能力差,但是有些农民往往在看到田里大范围发生病虫害才进行施药,这样防治的效果差,农药的使用量大,增加了农药残留风险。

见病虫就防,人为增加防治成本和农药残留。病虫害的发生都有其规律性,只有达到了防治指标并掌握最佳防治时机用药,才能既节省成本,又能理想防治。但有些农民则形成惯性,到啥时候打啥药,不管病虫发生轻重,甚至都不管是否会发生。

不能对症下药,不按规定防治范围盲目用药。这是目前生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出现病虫害时不弄清防治对象盲目用药,可能贻误防治时机。在使用农药的时候不参照说明指示,盲目用药,大量用药后药效还不好,殊不知,这种药根本治不了发生的这种病虫害,徒增了作物中的农药残留。

随意加大用药浓度或用药量。有的农民在配制农药时没有数量概念,超过常用药量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不仅造成浪费,易发生药害、加快病虫抗药性的形成,还可能直接导致农药残留超标。

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品种。在农药使用中认定某种农药效果好,就长期使用,即使发现了该药对病虫防治效果下降,也不更换品种,而是采取加大用药量的办法,结果药量越大,病虫抗性越高,作物上农药残留就越高,造成恶性循环。

追求速效性。很多农民在选择农药时,希望喷药后立即杀死害虫,但某些农药如Bt或阿维菌素类杀虫剂等,由于只是杀死虫卵或抑制昆虫蜕皮或见效慢等,不易表现出效果,而被农民忽视。农民追求速效性最严重的后果是,某些地方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现象仍然存在,生产出的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

不按安全间隔期进行产品采收。所有农药使用后,在田间都有一个自然消解代谢的过程,但是有的农民没有安全间隔期的概念,不管什么时候用的药,想采收就采收上市,没有让农药在田间充分地消解,也是农药残留超标的重要原因。

药残限量标准是条“警戒线”

其实,果蔬中农药残留情况是否安全,是有一条“警戒线”的,它就是“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果蔬含有的农药残留量有没有超过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允许值,才是会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的衡量标准。

2015年7月14日,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草案)》(GB 2763-2015),该草案包含433种农药4140项限量标准,比GB 2763-2014增加了46种农药490项限量标准。

将被替代的GB 2763-2014是2014年8月1日起实施的,时隔不到一年的时间即对其进行了修订和补充,由此可见,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我国近年来意识到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组织相关专家和各省市相关单位进行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工作,通过常年积累到的农药毒理学、残留试验数据,计算得到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可能会摄入的农药的量,将这个量与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危害的农药最大剂量进行比较,得到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通过如此评估,得到农药在某种农产品(或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这样做才能生产出安全果蔬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的出台和不断更新,对农业生产提出了要求,不允许生产出超标的农产品。要生产出安全的、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产品,农民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应该这么做:

一是首选绿控技术防治病虫害。

二是选择合适的防治时期。按照病虫害发生规律,对害虫防治掌握最佳时期——在三龄前的幼龄阶段以及虫量小、尚未开始大量取食为害之前。在病害防治中,应在病害初侵染前或发病中心尚未蔓延流行前进行。

三是按照病虫害发生实际情况,对症用药。不同病虫害都有不同的农药可供选用,农民在购买农药时应该注意看农药标签和说明书上的使用范围,对症下药,才能够有效进行防治。

四是适量使用农药。用药不是越多越好,按照标签规定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次数进行施药,可以有效避免产生农药残留超标。

五是合理交替轮换使用不同品种的农药。这样既能够提高防效,还可以避免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能够有效避免长期多次使用同种农药产生的农药累积残留。

六是确保施药后过了安全间隔期才能够采收产品。安全间隔期是合理使用农药后产品是否会残留超标的关键环节,农民在实际用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过了安全间隔期才能够采收果蔬产品。

先进检测手段是鉴别农残的一道关卡

消费者常有这样的疑问:我们光用眼睛又看不出菜上有多少农药残留,怎么来鉴别呢?其实,北京现在有多家单位具备各种先进的检测设备,这些精密的仪器设备能够准确地对各类农产品中的不同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它们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一道严密关卡。

●气相色谱仪(Ⅰ)

可以有效检测农产品中几十种各类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如大家常听说的甲胺磷、3911(甲拌磷)、毒死蜱、敌敌畏等。

●气相色谱仪(Ⅱ)

可以检测的农药有百余种,像使用很广泛的杀菌剂,如百菌清、三唑酮、腐霉利等,除草剂甲草胺等,杀虫剂六六六、滴滴涕、氯氰菊酯都能准确定量测定。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

目前已知的应用范围已经基本上可以涵盖前两种气相色谱仪能够测定的范围,可以检测超过400多种的农药和相关化学品。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能够分离测定热不稳定、强极性和难挥发的农药残留,像多菌灵、吡虫啉、霜脲氰等无法使用气相色谱检定的,就可以通过液相色谱分析,利用它们在紫外光谱检测时产生的信号强度不同,完成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仪

对于有特殊结构,生成可被荧光检测器检测到的农药有很好的检测效果,特别是我们常说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如克百威、甲萘威、异丙威等)。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

能够更快、更灵敏地用于农药多残留定性定量检测,如氨基甲酸酯类、吡虫啉、阿维菌素等常用农药品种。(市植保站 吴迪 矫健)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