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志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典型案例——鲁志强

安徽淮北相山区:返乡创业养鹅敲开致富大门

“这种鹅叫大三花,肉质好、生病少,好养活。不仅耐粗饲、生长速度快,而且投入少、产出多,市场前景非常好。”4月17日上午,在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鲁楼村的一座养鹅场时,鹅场主人鲁志强正在添加饲料,干劲十足的他谈起自家鹅场里的这些“宝贝”,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鲁志强此前在甘肃也是从事大鹅养殖相关工作。“外面的世界再好,风景再美,那也不如家里好。”多年漂泊在外,鲁志强虽然挣到了钱,却也吃了不少苦。这几年,看到村里的变化越来越大,政策越来越好,他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回乡创业干什么好?哪些项目适合自己?经过深思熟虑,鲁志强把目光瞄向了大鹅养殖。“一方面我曾经干过这方面工作,有一定的经验;另一方面,鹅肉现在消费需求量大,利润丰厚,市场效益也好。”

选好了项目,鲁志强说干就干。他怀揣着前些年工作攒下的积蓄,在鲁楼村流转了30亩土地,新建了养鹅大棚,完善了配套设施,引进了优质鹅苗……有条不紊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鹅是草食动物,田边地头生长的各种草,鹅都爱吃。我现在养的这批近7000只鹅全部是放养,每天再补充一点精料就行。估计3个半月就可以出栏了。”自从养鹅后,鲁志强几乎天天与鹅为伴,晚上睡在鹅棚旁,饿了给鹅添食料,渴了喂它们喝水。他还购买教辅资料研读,通过网络、电视自我充电,掌握了丰富的养殖知识。

不仅如此,鲁志强在养鹅的同时,积极参与村里的脱贫攻坚工作,带动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来到鹅场工作,并教给他们养殖专业知识。

“现在市场行情好,养鹅不愁销。”说起下一步的养殖打算,鲁志强信心满满。“我还准备再修建几个养鹅大棚,计划养殖1万只蛋鹅。在村里建立养鹅专业合作社,将养鹅技术毫不保留传授给周边村民,带领想创业的父老乡亲和贫困户一起致富奔小康。”

<!--2.2><!--2.2>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