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水稻:转基因抗虫水稻与非转基因水稻具有同样的食用安全性

食用安全评价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前重要的评价内容,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转基因作物的食用安全评价。农业部依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并参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颁布的转基因作物食用安全评价指南,制定了我国的《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评价内容涵盖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等组织颁布的转基因作物食用安全评价指南里的所有内容。

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正是依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指南》,经过相关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多年科学、规范的安全检测以及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的检测验证,科学地证明了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与非转基因水稻同样安全,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一、转基因水稻的营养学评价

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就在于它为人类提供生存所必需的能量和各类营养物质,因此,对营养成分的评价是转基因作物食用安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对营养学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脂肪、脂肪酸、氨基酸、矿质元素、维生素、灰分等与人类营养健康密切相关的物质以及影响营养吸收的抗营养因子。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与非转基因对照“明恢63”相比,在蛋白质、脂肪、淀粉、水分、灰分、氨基酸、脂肪酸等主要营养成分,矿物质、维生素等微量营养成分以及植酸、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抗营养因子方面,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并且均在已知非转基因稻米的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含量范围内。表明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稻米与普通非转基因稻米具有同等的营养价值。

二、转基因水稻的毒理学评价

转基因作物是否会由于导入了外源基因而产生对人体有毒的物质,是人们对转基因作物产生担心的重要原因。当前,国际上对转基因作物的毒理学评价主要从两方面着手进行,一是采取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评价转入基因表达产物是否具有毒性。二是采用亚慢性毒性试验(30天或90天大鼠喂养试验)对整个转基因食品进行毒性检测和评价。如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批准种植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等都是从这两方面进行毒性评价。

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中的Cry1Ab/Ac蛋白具有高效专一性,仅与鳞翅目害虫肠壁上皮细胞的专门受体结合,引起害虫肠道细胞麻痹,使害虫无法进食而饿死。由于只有鳞翅目害虫的肠壁细胞上含有这种蛋白质的结合位点,而哺乳动物肠道上皮细胞没有这种蛋白质的结合位点,因此这种蛋白对哺乳动物是安全的。Cry1Ab/Ac蛋白的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大量灌胃小鼠后,小鼠没有死亡或中毒现象,所以这种蛋白属于实际无毒。对“华恢1号”稻米的大鼠90天喂养试验表明,食用转基因稻米的大鼠的各项试验指标都与食用非转基因稻米“明恢63”的对照组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改变。为确保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作为主粮的安全性,在以上国际通行的毒理学检测内容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了遗传毒性试验、三代繁殖试验、慢性毒性试验等。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稻米对试验动物不存在不良影响。可以说,对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进行的毒理检测,是目前为止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中毒理检测内容最全的,这些检测也为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的安全食用提供了保障。

三、转基因水稻的致敏性评价

人类认识Bt蛋白来源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已有百年历史,使用Bt制剂作为生物杀虫剂的安全使用记录已有70多年,大规模种植和应用转Bt基因作物也已超过10年。这期间没有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其蛋白引起过敏反应的报告,也没有与生产含有苏云金芽孢杆菌产品有关的职业性过敏反应记录。Cry1Ab/Ac蛋白与已知致敏原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ry1Ab/Ac蛋白与已知致敏原序列相似性很小。同时,这种蛋白在模拟人体胃液中15秒内就被迅速消化,不具消化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Cry1Ab/Ac蛋白引起过敏的可能性很小。

现有数据还表明,“华恢1号”转基因稻米对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物没有富集作用。

综合以上评价结果,可以看出,通过一系列的严格地科学试验验证,证明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与传统的水稻同样安全,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