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简报:党史学习教育简报第80期 弘扬伟大精神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TRS_Editor P{}.TRS_Editor DIV{}.TRS_Editor TD{}.TRS_Editor TH{}.TRS_Editor SPAN{}.TRS_Editor FONT{}.TRS_Editor UL{}.TRS_Editor LI{}.TRS_Editor A{}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向全世界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同时,对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作出了深刻阐释。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三农问题始终贯穿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在寻求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党领导我们锻造了南泥湾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这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已经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我们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农业农村领域的光荣传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凝聚起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让“脱贫攻坚精神”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开展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锻造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贯穿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实现共同富裕等每一件事都需要长远谋划、认真落实,不能急于一时,也不能寄于一事,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支撑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开掘“源头活水”,真正激发起各个参与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城乡居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稳住心、沉下身,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努力奋斗;要加强作风建设,精准务实,以严实的作风把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做到深处、落到实处;广大农民群众要强化主体意识和建设意识,增强对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乡村振兴的相关参与主体要开拓创新,遵循市场规律,构建合理的产业发展模式,创建地域特色品牌,打造特有“拳头产品”,为乡村振兴奠定扎实的产业基础。 

二、让“红旗渠精神”等在乡村振兴中永葆活力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都是中华民族“愚公移山”精神的延续,也均萃取了探索自然规律、科学发展的实践精华。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通过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充满风险挑战,必须发扬红旗渠精神、南泥湾精神,主动接过先辈艰苦奋斗的接力棒,自觉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坚守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优良品格,永葆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必须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村风貌,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最大限度尊重农民意愿。只有“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才能让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三、 让“改革开放精神”成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支撑 

“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改革开放精神发轫于农村,农村改革是党领导下的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农村改革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经过40多年的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不断跃上新台阶,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全球农业农村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和智慧。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40年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4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改革开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要充分发扬改革开放精神,解放思想,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不动摇。要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推动农村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要研究并参与国际规则的制订,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让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汇聚起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四、让“北大荒精神”等成为乡村振兴行动自觉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是黑龙江垦区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用青春与汗水、鲜血、生命培育和锤炼出来的,是英雄的北大荒人的政治觉悟、精神境界、道德情操、意志品格、行为规范和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经过三代北大荒人的艰苦奋斗,黑龙江垦区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执着奋斗、求实创新、情系三农、服务人民”的祁阳站精神,是新时期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开展农业科技研究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和广大农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畏艰辛、执着奋斗、实践探索,攻破了一系列生产难题和重大科学问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别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需要顾全大局,把北大荒精神等变成行为自觉,顾全大局,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需要广大科技人员发扬祁阳站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奋斗意识和奉献意识,营造积极进取、扎实工作、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五、让“三牛精神”在乡村振兴中持续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都是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拥有深厚的文化意象,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当前,各级党员干部正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努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起步顺利、开局良好。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农业农村系统党员干部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想在前面,切忌贪大求快、刮风搞运动,防止走弯路、翻烧饼。 

站在“十四五”新起点上,作为三农工作者,既要做为民服务的“孺子牛”,默默无闻、脚踏实地、任劳任怨,体现出强烈的为民初心和使命担当;又要做创新发展的“拓荒牛”,强化创新引领,永葆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把先进的思路融入到推动乡村振兴事业中,探索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发掘乡村功能价值,全面推进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势能发展;还要做艰苦奋斗的“老黄牛”,传承勤俭节约、白手起家的传统美德,坚守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无私品格。要用“三牛精神”赋能乡村振兴的各项事业,激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潜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伟大精神,其本质内容和精神实质是相通的、一贯的,内涵还将不断拓展。乡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弘扬伟大精神,进一步凝聚精气神,保持高昂向上的斗志和坚定不移的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唯有如此,才能赢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胜利。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