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岚山区:搭建“三个平台”为群众增收赋能聚力

日照市岚山区:搭建“三个平台”为群众增收赋能聚力

日照市岚山区是“南茶北引”先行区和全省茶叶主产区,被誉为“北方绿茶之乡”。近年来,岚山区充分发挥农业农村、工会、人社、司法等职能部门作用,把加大对茶农的服务保障力度作为赋能茶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助力茶农增收致富。2023年前三季度,全区实现茶叶产值2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8万元,同比增长7.1%。

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培育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大力实施“双百千万工程”,让茶农通过技能提升走上致富路。一是“多元课堂”齐发力。创新建立“茶学堂”,按照茶叶品种布局、茶农技能水平等,对“茶学堂”学员进行分层管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逐步构建以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为内圈、技术骨干为中圈、茶农为外圈的层次化培训体系。截至目前,已建立“茶学堂”6所,举办培训活动60余场,培训茶农1万余人次,培训后创业、就业率达90%以上。二是劳模工匠强引领。充分发挥劳模工匠、技术能手、非遗传承人示范引领作用,依托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将茶叶种植技能型人才组织起来,促进茶技术交流和创新成果转化。目前已累计开展技术攻关16项、技能培训70场次,申请专利49项,增收创效2414.8万元。三是“以赛促学”育人才。连续5年组织茶叶加工、品评等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学促用,持续提升茶产业工人专业能力,培养出一批茶产业发展“领头雁”。其中,1人获全国劳动模范、2人获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被评为山东省技术能手、3人评为齐鲁首席技师。

搭建结对共建平台,凝聚产业发展工作合力。成立茶产业工会联合会,吸引1000多名茶农入会,打造茶农“共享之家”。一是加强与高校交流合作,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成茶企与13家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共建,突破茶园生产、加工全程自动化等关键技术与装备攻关难题,推进茶园种植管理和干茶加工标准化。与浙江大学联合建立北方茶树育种研发中心,研发的多根无性茶苗扦插快繁技术及产业化示范成果,经中国茶学会评价,居国内领先水平。二是加强品牌企业与平台合作,提升产品销售能力。开发建设茶叶电子交易平台,推进茶业公司进驻京东、天猫、抖音等平台开展线上销售。通过平台资源加强双方合作,让品牌和平台相互赋能,助推茶叶消费提质扩容。三是强化共建共赢,提升产地发展效能。与科技企业联合建设博士工作站,研发的采茶机器人可节省劳动力96.7%,破解了茶叶采摘劳动成本过高导致的产业效益过低问题。推进多家重点企业与村合作社达成托管协议茶园1.1万余亩,降低茶农茶园管理成本,提高茶叶鲜叶收入,茶叶企业年增收销售额50-100万元,茶农亩平均增收2000元。

搭建维权服务平台,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争议调解、法律援助等活动,全力护航企业发展、保障茶农权益。一是开展靶向“精准普法”。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茶农公益法律服务行动,聚焦茶农关心的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工资支付、调岗降薪、工伤赔偿等热点问题,送法进企业、进加工车间、到田间地头。共开展线上线下茶农公益性普法宣传活动120余场次,惠及茶农1.6万余人次。二是打通援助“快速通道”。由律师、企业代表等组成体检团队,深入茶企“望闻问切”,督促企业依法规范用工,将矛盾纠纷发现在一线、化解在基层。深化农业农村、工会等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推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联动调处,及时化解调处劳动纠纷,提高茶业领域劳动争议案件调解成功率。三是创新纠纷“劳模调解”。创新设立“劳模调解室”,通过发挥全国劳模袁从波等调解员的个人魅力与公众影响力,以共情引共鸣,调解茶农烦心事。调解室共调处化解劳动争议1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50万元。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