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宜州区特色产业联农带农成效显著

河池市宜州区特色产业联农带农成效显著

近年来,河池市宜州区坚持以特色产业为抓手,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为核心,引入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益农产业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3年该区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宜州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共18家(其中国家级2家、自治区级7家、河池市级9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3家,新增家庭农场41家,宜州区新型经营主体累计870家。宜州区65个脱贫村共有7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就业务工、生产托管、资产收益等多种形式与3435户脱贫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比例达39.91%。增加脱贫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使之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

宜州区是全国最大桑蚕生产基地,自2005年以来桑蚕生产规模连续19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被誉为“中国丝绸新都”。立足桑蚕特色支柱产业,该区着重发展桑蚕产业综合利用资源,做响做亮“宜州桑蚕茧”名片。据悉,桑蚕产业覆盖全区8.5万户农户,占农村人口的80%左右。2023年该区桑园面积达39.5万亩,农民养蚕售茧收入达到50.83亿元,农民人均养蚕收入达1.3万元。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近年来,该区通过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养蚕户发家致富。蚕桑产业也成为宜州强区富农、惠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民生支柱产业,更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

发展壮大桑蚕产业

宜州区是国家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糖料蔗核心基地之一。该区坚持以糖料蔗特色产业为抓手,全面推行规范化订单农业,稳定糖企与蔗农的利益联结。从2019/2020年榨季开始,全区域范围内推行规范化订单农业,由制糖企业和种植主体双方签订糖料蔗购销合同,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发展关系,风险共担,利益共享。2023/2024年榨季,与蔗农签订订单合同2.2万份,面积26.52万亩,进厂原料蔗122.52万吨。同时,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流转,加快培育规模化经营主体。农民通过土地承租、劳务支出或入股分红获得收益。

稳固提升糖料蔗产业

宜州区水果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果农为主体,服务为抓手”。通过创建高标准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周边种植户发展。目前,该区已成立涉及水果生产企业、合作社56家,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企业或合作社8家,砂糖橘、柠檬、沃柑等产品畅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产品供不应求,持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大力引进优良的柑橘品种,不断优化品种结构,使之适应水果市场发展需要。2023年全区柑橘种植面积达9.48万亩,柑橘产量预计将达16万吨以上,产值6亿元以上。鼓励水果生产企业积极融合到宜州刘三姐文化旅游节当中来,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特色水果主题活动,带动水果产业增值、果农增收。

全力提升“桂字号”名特优精品水果品牌

下一步,该区将把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范化管理,技术指导和出台奖励激励政策等,促进龙头企业向规模化发展,引导经营主体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开展技术服务、农资供应、市场营销、农产品初加工等服务,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