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台江:“村BA”多元发展 助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贵州台江:“村BA”多元发展 助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新华社贵阳3月21日电(刘芳、汪磊)第五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近期发布,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创新“村BA”赛事的实践从上百个候选案例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17个入选案例之一。

“村BA”发源于台江县台盘村,是村里的传统乡村篮球赛事,作为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吃新节的一部分,这项赛事已在村里举办了几十年。每年,台盘村男女老少自发组建赛事组委会,自主筹措经费、组织球队,包干做好篮球赛事各项组织工作。

图为“村BA”开幕式现场

近年来,台江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遵循群众主体、文化融合、政府服务的原则,创新举办“村BA”赛事活动。台江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德昭表示,台江县坚持保留台盘村每年吃新节的原有特色,保持传统乡村篮球赛事规则,球队均来自贵州省各地及全国各地以村、社区为单位组队的“村球队”,现场不收门票、不收停车费、不搞商业化,确保赛事“村味十足”。赛规制定、球场修缮等重大事项均由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商定,同时大力推行“赛规进村规”,将篮球场管理、停车场管理、环境卫生整治、文明看球行为等纳入村规民约。

如何做好文化体育这篇文章,持续增强“村BA”的观赏性?台江县以赛事为载体,充分挖掘和弘扬民族民俗艺术文化资源,邀请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啦啦队到现场讲习、表演,把台江热情奔放的苗族古歌、苗族飞歌、反排木鼓舞、多声部情歌、银饰和刺绣等民族文化搬到赛场,观众现场体验体育竞技赛事的同时,还能享受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盛宴,“村BA”赛事更具观赏性和传播力。

台盘村村委会主任岑江龙表示,比赛场地是村委会前的露天篮球场,现场观众加油喝彩的道具是锅碗瓢盆,解说员在普通话、贵州话和苗语间自由切换,比赛奖品是牛、羊、鱼、米、鸡、鸭、猪脚等农特产品,还有银饰、刺绣等非遗产品,充分凸显了“村BA”的农趣农味。

近两年,随着“村BA”民间赛事的火爆出圈,其网络传播量累计超550亿人次,成为贵州文明乡风新名片和群众文化新亮点。台盘村由举办乡村赛事到承办州级赛事、省级赛事乃至国家级赛事,不断受到全国少数民族的青睐,纷纷到“村BA”篮球场上展现各民族的文化风采。


图为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演员在台江县“村BA”现场表演

杨德昭表示,随着“村BA”的火爆,台江县将坚持多元发展,做好品牌旅游文章,持续扩大赛事影响力。

一是围绕“村BA”做好软件、硬件、运营、宣传等各方面工作,乘势打造具有台江特色的“村BA”文化名片,把“热流量”转化为“硬品牌”。截至目前,共形成“村BA”系列商标设计图6个,申报“村BA”系列商标139件,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商标5件。

二是聚焦客源、资源、服务三要素,以“村BA”流量热潮兴旺文旅产业,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4A级景区成线、3A级景区成面”的全域旅游文体新地标和旅游新名片,全面带动食宿、餐饮、农特产品、银饰刺绣等销售额大幅增长,让农民群众享受到“村BA”带来的增收红利。

三是依托“村BA”品牌赛事,打造集现代农业产业、乡村文化、运动、旅游为一体的农文旅体融合发展新业态,激活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和新动能。经测算,2023年在“村BA”赛事带动下全县累计接待游客同比增长74.87%,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94.66%。2022年和2023年,台江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均列全州第一位、全省三类县第一位。

“未来,台江县持续用好‘村BA’现象级IP,培育文体旅、文商旅等融合发展新业态,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寻味美食去旅行’品牌项目,将体育赛事作为推动台江产业发展、消费扩大、旅游业提质升级的‘新引擎’。”杨德昭说。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吕亚荣认为,“村BA”赛事是典型的乡村自办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既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了优秀民族民俗艺术文化,又以政府服务、监督和保障筑牢“村BA”可持续发展轨道,引导农民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强化认同、付诸行动,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乡村精神风貌,提高了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据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已连续征集五年,经过全国征集、地方推荐、初审、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环节,迄今累计推出101个典型案例,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